第690章 意外的邮件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德尔塔重工的人灭掉了日本的春和会,这些倒霉蛋成了替死鬼。对德尔塔重工来说,伊万科夫的失踪对他们的影响极大,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意和未来发展的战略。

好在他们也有相关的预案,用最快的速度做出了调整,才没有使生意崩盘。不过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亟待老伊万诺维奇去解决,这就是接班人的问题。

要知道德尔塔重工虽然是一个家族企业,可是在这其中俄国zf也占有股份。他们何尝不想把德尔塔重工给据为己有。

只是因为老伊万诺维奇太强势,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伊万科夫,他们插不上手而已。

但是现在,他们看到了机会,伊万科夫没了,伊万诺维奇剩下的儿子在能力方面没法完全控制住整个德尔塔重工。甚至他们想要上位,也得借助外部的力量。

因此现在有些人开始上窜下跳,各种魑魅魍魉都蹦了出来。

老伊万诺维奇很发愁,自己的这些儿子,除了伊万科夫之外,还能够拿的出手的就只有阿列克谢了。问题是,跟伊万科夫相比,他总觉得阿列克谢还差一些。而且他本能的感觉,这个儿子好像刻意在掩饰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老伊万诺维奇的手机突然响了,上面弹出一份电子邮件提示。

这是一个非常隐秘的邮箱,老伊万诺维奇从来不用这个邮箱来发送邮件。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寥寥几个人知道这个邮箱的地址。

老伊万诺维奇打开了这封邮件,邮件上面出现了一排排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的乱码。

老伊万诺维奇打开手机上的一个应用,然后把邮件里这团乱码复制粘贴到那个应用之中。很快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迹。

“我还活着,等我三个月。弗拉基米尔。”

老伊万诺维奇的瞳孔骤然紧缩。因为弗拉基米尔正是伊万科夫的中间名。

不过他仍然表现得像什么没发生过一样,默默的删除了这封邮件。

……

新生运动医学康复中心后面的秘密手术室里,伊万科夫此时已经被麻醉完毕,手术开始了。

为了降低手术风险,这台手术由张阮清和安德烈同时进行。

张阮清亲自操作,给伊万科夫安装眼部的神经接驳器,而安德烈则在这个时候对伊万科夫的双腿重新进行截肢,然后在他的腿部安装神经接驳器。

眼部的神经接驳器非常小,跟一个一元钱的硬币大小差不多,只是比硬币要厚一点,呈现一个碗状。这个东西要被安放在眼眶内部,除了要连接神经之外,这神经接驳器外面的一圈法兰要镶嵌固定在颅骨眼眶之上。

总之安装这个需要非常高超的外科手术技巧。

整个手术的过程持续了10多个小时,这才结束。当手术结束的时候张阮清已经筋疲力尽了。

接下来的2到3个月时间,伊万科夫需要好好的休养,等身体完全恢复,神经接驳器固定的也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佩戴上假肢,让他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

时间来到了九月,此时整个京都市还是热的要命。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张阮清可是忙疯了。他每天都在新生运用医学康复中心以及华夏医学院附属医院之间穿梭。

一般都是坐半天专家诊,然后做半天手术。现在由于程鹏鹏的强势复出,所以几乎整个华夏的体育界都知道了新生运动医学康复中心的名头。慕名而来的的患者挤爆了门槛。其中不乏一些国内知名的足球篮球明星。

张阮清也没有预料到行情会这么的火爆,原本他的医院是以治疗内伤等伤病为主,结果现在这么一搞,这种运动伤病患者激增。

好在经过这半年多的经营,医院的人手已经很充裕了。现在新生运动医学中心已经招收了三批医生,总数接近三十人。这些人中前两批已经结束了实习。他们所学的推拿以及针灸技术对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是有极大好处的。

而外科手术方面,有张阮清,安德烈和高凯三人,每天可以进行十多台手术,连张涛这家伙也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小型的手术了。

当然,对于这些患者,他们使用的药物效果就没有程鹏鹏那么显著了。

毕竟程鹏鹏在治疗过程中所用的基因生长液,必须从实验室里配制,而且保质期非常短。最重要的是,生产这种基因生长液,成本非常高昂,治疗一个患者光是药物的成本就得好几百万。

无奈之下张阮清想了个变通的办法。他首先从一些中药中提取一种药液,这种药液也能起到跟基因生长液效果差不多的作用。

只不过这种药物的药效比起基因生长液起效要慢很多,但是成本一下子就降下来了。治疗一个患者的成本只有几万块。

另一方面,张阮清在手术之后,在前期会亲自给这些患者进行针灸,用体内木属性的医者仁心术真汽来对患者伤患部位进行治疗,促进这一部分细胞的分裂。

毕竟张阮清一个人内力有限,他一天最多只能给4名患者进行这样的治疗。不过他也发现了,每天给患者治疗耗尽了体内的内力,等到第二天内力完全恢复,内力总量甚至还有所增长。

这个发现让张阮清欣喜若狂。他发觉按照这个方法,不但可以治疗更多患者,而且这样坚持下去,时间不用多,再有一年半载说不定他的内力还能更上一层楼。

不过张阮清现在也有了一个想法,看看能不能找几个同样有悟性有慧根的人,把医者仁心术内力教给他们,让他也学会用内力给患者治病。这样就可以救治更多的患者了。

在教师节的前一天,张阮清提前安排好了医院的所有工作,然后来到了华夏医学院。在华夏医学院原先的小礼堂那里,一座六层高的钢框架结构建筑拔地而起。

等到张阮清到达这里的时候,已经是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这不是《月子》上市的日子,而是华夏医学院薇风生物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的日子。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