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生后我只能种田 > 第九十八章 值得效仿

我的书架

第九十八章 值得效仿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韩记不是施粥,是卖粥。
  “好喝,一碗一文钱,还挺香的。”
  说起来都极其讽刺,最先来买粥的居然是以前常来韩记吃饭喝酒的一些富人。
  是因为闻着这香味来的。
  原本是来喝酒,结果停止了营业,说卖粥,又便宜,才一文钱一碗。
  左右是吃饭,那就来一碗。
  喝一碗发现太香了,比府中熬的还要好喝。
  一人喝吆喝一声,其他的人就跟着买了。
  吃了赞不绝口。
  原本是观望的人,这会儿也来排队买了。
  流浪的人有些是拖家带口的,知道一文钱可以维护一下生计,也都或多或少有点傍身的,于是就唤了家人来买回去。
  “一碗粥买回去兑点水可以供一家人吃。”有人给小声的出着主意:“一天吃两碗,命总归会吊着呢。”
  一传十十传百,韩记每天米未下锅就排了长长的队。
  为了活命,流民们则开始要钱了。
  之前是要吃的,当然很少有人给。
  家家户户的粮都珍贵,这会儿要钱了,一文也是爱心,可以救一家人一天的命。
  心善的人余心不忍,给上三五文钱大家心里都有个安慰。
  也有人抢着去做工挣钱,哪怕掌柜只给一文钱也愿意干。
  一时之间,府城的人越发多起来。
  洪知府听着下面的官员禀报眉头紧皱。
  “大人,城外流民越来越多,是时候关闭城门了。”张大人一直主张关闭,不让流民入内,现在街头巷尾哪儿哪儿都是人,一些大户人家增加了护卫,更是门都不敢出。
  街上的店主们开着店铺都小心翼翼,也是全家总动员,卖的货物都只是一点点,不敢多摆放出来。
  “张大人关闭城门不妥,一旦关闭这些流民又何去何从,一直关在城中?”这不是给自己留个毒瘤吗。
  “是啊,关或不关都是个难题。”
  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吗?
  “大人,朝廷可有赈灾的消息?”
  “没有,本官上折子已经有三个月了,没有半点消息。”洪大人道:“本官听闻南北同时遭了灾难,如今国库空虚何来赈灾的银子。”
  “如此说来,只能自救了。”李大人一声叹息:“大人,下官听闻韩记在卖粥,一文钱一文,每日都有不少的流民去买粥渡日。”
  然后呢?
  “大人,不得由他胡作非为下去,他一日不停止卖粥,流民就一日不散去,他这是给流民赖以生存的机会。”张大人主张将韩记关闭。
  这个韩记也没什么大的本事,就是乡间一富户而已。
  所以关闭一个酒楼不算是大事。
  “张大人家可有余粮?”李大人问。
  “有,不多,李大人何出此问?”
  “张大人应该知道,有了余粮心中不慌,这些流民之所以为背井离乡举家外迁,就是因不没有余粮,吃了下顿没下顿,甚至饿死。”李大人觉得张大人真正是心黑:“一路走到府城,也是想在府城谋个生存的机会。”
  而眼下,确实也出现了机会了。
  “韩记一文钱的粥,可以端回去掺了水一家子吃,不管最后进肚子里有多少米粒,至少不那么快饿死。”李大人道:“韩记此举,是在行善,是在救人,张大人,你又何必斩断流民的生路呢?”
  “本官何曾说过斩断他们的生路了?”张大人恼羞成怒,怒不可迫:“李大人你居心何在。”
  “我心在心中,对韩记一事是大力支持。”李大人朝着上首的洪大人道:“大人,如果关闭城门,关闭了韩记,势必造成民众恐慌,此举并不明智。
  “那以李大人之高见,何为明智?”洪大人也觉得不能关闭城门,水只能输不能堵,越堵越容易崩溃。
  “大人,下官愚见,以为韩记可以效仿。”李大人提出大肆表扬韩记,然后主张各商户酒家粮行有条件的都开设这样的粥场。
  “不算是施粥也让流民知道不能不劳而获,至少要想尽办法去挣点钱才能吃上那碗粥。”时间久了,有人或许就真的能找到一条立足的生路;也有人或许觉得买粥吃消耗不起,再寻常下一个出口。
  “来去自由,不堵,相反给予更多的粥场,分散开来,如此会减少府城的治安压力。”
  想想历史上流民作乱,哪一次不是闹得鸡犬不宁。
  如今府城的流民已占所有原住民的一半还有多了,如果去关闭城门,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尽来,那就是一场灾难。
  真正闹起来了,洪知府这个位置还坐得平安?
  “李大人高见!”
  “洪大人,李大人所言极是!”
  “是啊,洪大人,建议按李大人建议实施!”
  张大人心里想要骂人,这会儿也是拱了拱手,表示自己没意见。
  这一群傻逼,真是蠢得要死,早就让关城门了不听老子的。
  关上城门,管这些流民做甚,要死要活也没有关系。
  所以说,这些个蠢驴是自己给自己找事。
  还让酒楼粮行卖粥,想得倒是天真。
  如今的粮一斤几十文钱,本钱都卖不回来,舍本买罪受!
  做生意的人,谁还有韩记那么蠢?
  谁有几十石上百石粮会不会卖?
  所以,张大人压根儿不同意这样的操作方式。
  但是,他也知道随大流不吃亏。
  反正,坐在知府椅子上的不是自己,头疼的事就甩给他去干吧。
  府城的大户商家酒楼接到了通知,让仿效韩记卖粥。
  “刘老爷,大人的意思是不让你们吃亏,也不用施粥,就像韩记一样卖粥就行。”
  “官爷,草民明白这意思,只是,粮行的余粮真的不够了,如今只余下了三百来斤。这还是草民留着给家里十几口人的口粮。”刘老爷是府城粮行的商户之一,听到这个命令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之前的粮哪怕价格卖得高也被人抢光了,早知道洪大人要救济流民,草民就该留一些,尽尽职责和本份,唉,都是草民没见识考虑不周全啊。”
  “如此就打扰了。”官差早已见怪不怪。
  他今天上午走了五家粮行,没有一这有接招。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