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 第两百八十七章 攻城拔寨

我的书架

第两百八十七章 攻城拔寨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岢岚城。

  薛东亭没死,石得开也没死,还有州衙和县衙的大小官员,全都侥幸活了下来。

  但这只是暂时的而已,因为罗大牛和刘有柱还没空理会他们,只把他们统统关了起来。

  关帝军攻占岢岚城之后,花了两天时间来查抄城内大户、粗略甄别俘虏,几乎所有大户都被抄了家,共查抄出一万三千多石粮食,七万多两白银。

  其中有几户世代为官为将的士族,还有一户还出了个正三品的右副都御使,也一样被抄了,好些个拼命反抗的族人统统砍了脑袋。

  城里的降兵并不多,只有四百来个,各家大户的护院乡勇则有七百多。

  这些降兵和护院乡勇经过粗略甄别之后,作恶多端的斩,还愿意当兵的则被罗大牛和刘有柱就地整编,临时听用。

  等西北攻略结束之后,这些降兵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把军纪散涣、痞气、懒散、麻木等明军大多都有的缺点都抹去之后,才能正式编入关帝军。

  不愿继续当兵的,就地等待安置,介时会给他们分田地租种。

  破城第三天,关帝军便兵分两路离开岢岚城,其中,罗大牛率领一千五百先登营、两百预备役和两百降兵,持薛东亭的印信北上,先是诈开五寨堡的城门,夺取五寨堡,只休整一日后又继续北上,派两百降兵进入三岔城,里应外合攻占三岔城。

  然后,罗大牛会继续北上,取楼沟堡、永兴堡,进逼偏头关。

  刘有柱则率领一千五百无当营、两百预备役和两百降兵,持石得开印信往西北方向开进,与冯一龙在保德城下会师,炮轰保德城三天后,城内守将主动开门纳降。

  休整两日之后,两人继续沿黄河北上,包围河曲城。

  这座黄河边上的军镇重地、晋陕和蒙古商贸的重要港口,从崇祯四年起就饱经战乱,先后被流寇攻占过两次,城墙早已破败不堪,城内百姓寥寥无几,临河一面的许多墩台早已被流寇夷为平地。

  刘有柱和冯一龙仔细商量过后,决定用水攻。

  关帝军对水攻一窍不通,但河曲周围有不少商船和渔家,船工、渔夫等并不少。

  刘有柱和冯一龙临时征招了所有能找得到的船只和船工,把数十门火炮架在船头,从黄河河面上进逼河曲,对着河曲沿岸的官兵一顿炮轰,轰跑了官兵,然后靠岸,登陆,河曲到手。

  接下来,刘有柱和冯一龙会再次北上,先取杨兔堡,再和罗大牛会师偏头关,攻取这座山西西北部战略地位最重要的关城。

  这三路兵马北上的同时,施工队也兵分两路,一路运着钢筋水泥抵达保德城,在当地征招民夫,淘沙选石,修复保德城,并在城池四周建四座护城炮楼,加强城池的防守能力。

  这一路施工队还分出部分工匠和民夫,将钢筋水泥运抵河曲城,开始重建这座军镇,并修建港口。

  未来,这座城池会是蒙古商道的重要中转站。

  另一路施工队则往东北方向挺进,准备改建内长城一带的军堡。

  ……

  秦川没杀姜瓖和温不游等人,而是派人给他们的家人送信,让他们拿粮食来赎人。

  其中,姜瓖一千石粮食,温不游五百石。

  姜瓖生于将门世家,山西延川县人,姜家世代为将,他还有两个兄弟也身居总兵和参将,这种将门世家是绝不会缺钱粮的。

  温不游虽然不是出身将门世家,但也是山西当地的豪强子弟,家中同样不缺钱粮。

  攻占宁武关的当天,秦川便派刚投效的秦博扬、赵立山等人,率领五百士兵,诈开北边二十五里的阳方口堡。

  这座军堡是内长城的要冲关隘,也是宁武关和雁门关北边屏障,南北重要门户。

  军堡内的一千五百明军都成了俘虏,经秦博扬赵立山等人的规劝,基本都归顺了秦川,镇守这里的参将王丕,则被压到宁武关,和姜瓖温不游等人关了起来。

  秦川花了两天时间来筛选降兵,并把这些降兵全部打散,一部分派往宁化所和静乐城,一部分直接送回娄烦训练。

  留在宁武关的只有不到一千人,阳方口堡五百人,这些人每天都要接受训练,好让他们能在建奴抵达之时发挥一定战力。

  秦川还派人去朔州,把降兵的家眷都接过来,安排在宁武关到静乐一带开垦农田。

  两天后,秦川派李顶梁、胡海、李壬九和刚投效的秦博扬、赵立山等人,携带姜瓖的印信,率三千人马沿着内长城往西北推进。

  用诈城、招降、内应、强攻等方式,先后攻取神池口、义井屯堡、武州、利民堡、八角堡、大虫岭堡等诸多军堡,最终进逼老营堡。

  秦川还派老黄领数百兵力上芦芽山,控制马伦军马场。

  这个马场的草甸比云顶山马场还丰美,这些亚高山牧草长势比蒙古草原的牧草高几倍,单单是海拔两千多米上的山顶那片草甸,就有六千多亩,再加上周围缓坡的草甸,能放牧的草甸超过两万亩。

  这地方,也是要圈起来做军马场的。

  秦川则留在宁武关,主持防务和阳方口、宁武关的增建工程。

  宁武关的城墙高三丈五尺,底部厚达四丈有余,顶部厚两丈三尺,包砖三尺,这么厚的城墙,算得上坚固无比了。

  秦川暂时没打算改建城墙,因为工程量太大了,他只在东西南北四面城墙的两丈之外,各建两座护城炮楼。

  这种堡垒呈圆形,直径五丈,和城墙一样高三丈五尺,分三层,地基要深挖一丈,墙壁厚两尺,整体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

  每一层的墙壁上各开有六个炮孔,十二个枪孔,但没有门。

  因为炮楼和城墙只隔着两丈远,炮楼的顶楼和城墙之间,架有一道天桥,用数十根圆木搭建而成,方便输送士兵和弹药,也方便撤退,若炮楼陷落,还方便士兵撤退,并毁坏天桥。

  这八座炮楼建成之后,会和城墙形成立体交叉的火力网,使得宁武关的防卫能力大大提高。

  阳方口堡因为东靠长方山,西傍恢河,仅有南北两道城门,所以地势很是险要,易守难攻。

  但,这只是一座土城,周长两里的城墙全部夯土建成,并没有包砖,而且城墙只有两丈高,若要改建,只能在外面新建城墙,工程量很大。

  秦川考虑良久,决定先不建阳方口堡,只在那放少量警哨部队,敌军来袭时,便退回宁武关。

  他也不怕明军重新占领那里,因为建奴就要来了,那座低矮的土城是绝对挡不住建奴的。

  ……

  西北攻略步步推进时,文成、王继宗和牛三春等人,也率领吏政司、户政司刑律司的部分官员北上,开始建立刚攻占的各个州县的内政体系。

  其中,岢岚州不仅是防御北方的军事重地,还是山西西北边军的重要屯田地,由州城以北的三井镇为起点,到东北八十里神池口,再到西北八十里的三岔城,这一大片三角形的小平原上,有将近四十万亩耕地。

  原先这些耕地大多是边军的屯田,分属山西西北部十几个军镇军堡。

  但长年累月的荒废,加上军官和当地官员不断的侵占,如今军田只剩不到十万亩,大多都是些水源匮乏的贫瘠地。

  王继宗曾派人勘察过这片地界,得出的结论是:除了现有的四十万亩耕地之外,这块小平原至少还能开垦出上百万亩耕地。

  只不过,这些耕地有个很严重的问题:缺水。

  这片地方没有常年流水的河流,季节性小河小溪倒是很多,但干旱年分,这些小河一年到头就没几天有水的。

  也就是说,那数十万耕地完全就是看天吃饭,雨水充足的年头能产不少粮食,干旱年份颗粒无收都有可能。

  对此,秦川和王继宗及户政司的官员经过长期讨论后,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农耕发展计划。

  这是个工程巨大且旷日持久的计划,建立在环境改造的基础上,要修建大量水库水塘、拓深境内数十条季节性河流的河道,已达到蓄水的目的。

  而且,境内所有山岭都要进行绿化改造。

  虽然现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情况还没有后世那么严重,岢岚州一带的环境也没有陕西那么差,但也没好到哪去,树木被大肆砍伐来盖房子、当柴烧,且毫无节制的放牧等等,使得岢岚小平原四周的山岭很多都光秃秃的。

  兴县、保德州和河曲县一带,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的情况更严重,有些地方甚至方圆数十里一棵树都没有。

  绿化改造的方式很简单:强制种植灌木和树木。

  所有州县、村镇范围内的百姓,每年都要参与种树。

  因为高大的数目对地下水的需求量大,所以,前期会先大量种植羊柴、胡枝子和沙打旺等灌木和牧草,黄河或其他河流附近的地下水充足的区域,可以直接种上梭梭树、怪柳、云杉等树木。

  有了植被,才能保持住水土,有大面积植被覆盖之后,植物的蒸腾作用会让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加大,该地区的降水量也会随之增加。

  等整体的生态逐渐恢复,降水量渐渐增加的时候,这片土地也会逐渐肥沃起来。

  秦川的计划是,在有生之年把整个西北地区都绿化起来。

  这是个宏远的、旷日持久的、耗资巨大的超级工程,十年八年可能才见到一丁点儿成效,三五十年应该能初具规模了。
sitemap